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余國平 張麗)7歲非婚生小孩兒因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感情也時常亮起“紅燈”,轉眼間到了入學年齡,小孩兒還沒上戶,這可急懷了孩子家長,平利民警了解到事情來龍去脈后,特事特辦,急事先辦為小孩兒成功補錄戶口。
“眼看著娃子就要上小學了,還沒上戶,都怪我們做父母的沒盡到義務。”今年7月的一天,轄區(qū)萬福山村張女士和安康男子苗先生帶著孩子心急火燎地從安康趕到老縣派出所戶籍室,請求為7歲兒子苗某齊補錄戶口。戶籍民警詢問中得知,苗某齊出生后,父母便外出務工,孩子戶口問題一直耽誤至今,直到苗某齊讀完學前班,面臨馬上上小學要用戶口簿報名時,父母才意識到戶口的重要性。戶籍民警向張女士、苗先生宣傳了《陜西省公安機關戶口辦理工作流程》及無戶口人員補錄相關程序后,并就苗某齊補錄戶口需準備的補錄材料一次性作了告知。
特事特辦,急事特辦。當天民警對張女士、苗先生制作了詢問筆錄,針對雙方婚姻糾紛、孩子撫養(yǎng)監(jiān)護問題涉及到的法律法規(guī)作了闡釋,后經雙方協(xié)商同意,孩子戶口隨母親上戶。“出生證明、雙方申請書、幼兒園證明、村委會證明”,戶籍民警不到一周時間將相關補錄材料收集完畢,第一時間上報縣局,不到一個月時間,苗小齊的補錄戶口順利批了下來。
“真是感謝平利警察,要不是你們幫忙,這小孩兒上學還成了難題,我這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放下來了,謝謝你們!”8月23日,戶籍民警為苗某齊打印好戶口簿、拍了身份證后,其父親如釋重負,對民警接連道謝。
近年來,平利縣公安局老縣派出所大力推進戶籍便民措施落地,樹立新時代下高效便民服務理念,累計補錄戶口5人次,“四項變更”300余人次,上門為高齡老人、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采集辦理身份證150余人次,“事不過二”、“朝八晚六”“綠色通道”等一系列便民舉措,讓辦事群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戶籍改革帶來的“紅利”。